交通建设为中非共同未来铺坦途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十年来,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优势,支持非洲国家建设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帮助这些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而有效分享全球经济的发展红利、避免再次陷入被边缘化的风险。
在建设规划上注重统筹全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对城市空间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出行和运输效率。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交通的过程中,时刻从服务当地人民和产业需求出发,结合周边发展环境统筹规划交通走向和布局,实现交通网络外部效益最大化。近年来,非洲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跨区域铁路交通建设已成为实现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长远发展的现实要求。如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中国路桥公司承建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项目,铁路从港口城市蒙巴萨通向首都内罗毕,全长472.253公里,整个项目历时五年,是迄今中国企业在非洲主导建设的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的大型交通设施工程,也是肯尼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蒙内铁路的建成产生了巨大的发展效应,缓解了乌干达铁路的运输窘境,大大缩短了内罗毕与豪巴萨之间的时间运输成本,两地间的运输时间由10多个小时缩短至5个多小时,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运输和民众出行效率。截至2023年,蒙内铁路建成六周年之际,旅客与货运发展稳中有升,旅客列车日均开行6列,累计运送旅客1026.8万人次;货物列车日行17列,累计发送货物2622万吨。蒙内铁路作为东非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助力肯尼亚的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进程,更有力促进了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经济支持上采取多种方式。一方面,中国使用无偿资金和无息贷款方式,在非洲援建了一大批工程设施。如在公路建设方面,援建了乌干达恩德培—坎帕拉国际机场高速路项目,完成了马里巴马科第三大桥北延长线项目、肯尼亚甘塞公路既有路段新增破损路面修复工程等工作。在航空建设方面,中国参与支持了莫桑比克菲利佩·雅辛托·纽西机场建设、津巴布韦瀑布机场、多哥洛美国际机场、埃塞俄比亚国际机场改扩建、赞比亚卢萨卡国际机场扩建、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升级改造一系列航空枢纽项目等。其中,恩德培国际机场作为乌干达乃至东非地区的现代化标志性交通设施,其成功建成不仅较好地提升了乌干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水平,且极大地促进了乌干达的经济发展,更对中乌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也以混合贷款的融资方式支持非洲国家建设大规模、跨区域的交通设施。如中国支持埃塞俄比亚建成了东非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高速公路——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高速公路,这也是埃塞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此外,中国还利用优惠性质贷款、混合贷款等形式支持了毛里塔尼亚贫困三角洲公路、马里巴马科—塞古公路整治项目,纳米比亚北方公路、斐济国家道路升级改造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在港口方面,以优惠贷款的方式切实支持了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扩建,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项目建设等。
在经营模式上突出企业创新。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方式援建了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这不仅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之一,也是中、法、尼三方市场合作示范项目,更是西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深水港之一,港口的建成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中国企业还建设性投资打造了坦桑尼亚巴加莫约港、肯尼亚拉姆港3个泊位项目、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改扩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深水港修建等一批港口项目。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也丰富了非洲交通基础设施的参与主体,为项目建设注入了多元化活力,避免了诸多单一主体行为模式的弊端。
综合来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有力支持了非洲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其日益增长的海、陆、空运输需求,不仅惠通了国内的民生要道,而且也促进了其旅游业的发展,更提升了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级,对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