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当前时间:2013年4月2日 13:52:33
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境外投资当前位置: 信息服务>>境外投资

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双增长 跨境资本呈现双向流动

2012-07-17 来源:商会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8920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1009亿美元。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17911亿美元,较去年年底17747亿美元略有上升。 

    此外,截至2012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较2011年末都有所增长,这表明,我国跨境资本已经主要从单边流入向双向流动转变。 

    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态势明显 

    据测算,我国对外金融资产比2011年末增加1738亿美元,环比增长3.7%;对外金融负债增长1575亿美元,环比增长5.4%。对外金融净资产仅增加164亿美元,对外资产和负债基本平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从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和资本流动前一段过山车般的表现来看,我国面临资本双向流动的风险是在加大的。 

    “这就要求我们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冲击,因此加强外汇管制尤为必要。”梅新育说。 

    此前,外管局也多次在其发布的文件中指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意味着需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管理,要加快转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理念和方式。 

    “做好应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风险的政策预案。坚持对跨境资金流动实施均衡管理,既要完善和充实防范跨境资金大量净流入的政策预案,也要做好防范跨境资金集中流出的政策储备。”外管局此前称。 

    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提升 

    数据还显示,截至3月末,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790亿美元,证券投资2703亿美元,其他投资8595亿美元,储备资产33831亿美元。 

    据此测算,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金融资产的比重为7.74%,比上年末的7.71%提高了0.03个百分点,而2010年末为7.57%,2009年末为6.53%,三年以来,累计提高1.1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比重累计下降2.2%,这显示了我国在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减少储备资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产投资结构始终处于重债券、轻股权;重外汇储备、轻对外投资的态势,受此影响,去年我国曾出现资产收益率(对外投资收益/对外资产)仅为2.7%,远低于资产持有成本(外资来华收益/对外负债)5.2%的对外投资收益不敌FDI收益的局面。 

    而今年来随着资本项目放开进程的加速,这一局面才开始改善。 

    今年2月,央行首次公布资本项目开放时间表,短期安排(一至三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三至五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长期安排(五至十年),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此前指出,在欧债危机持续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投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很可能会进一步遭遇贬值缩水的困境。 

    因此,通过股权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的国际化步伐,也正是出于提高中国对外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要。 

    对外净资产配置面临再平衡 

    数据显示,对外金融资产较修订后的上年末47182亿美元增长近3.7%,对外金融净资产增长0.9%。 

    尽管对外净资产的小幅上升,显示出我国对外投资头寸的合理增长,但是从对外资产、负债情况在政府和民间的配比来看,显然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 

    据中金公司此前统计,中国对外净资产2万亿美元,其中政府部门的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中国非政府部门对外净负债约1.2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近20%。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这是一个会计问题,而不是现实问题,个人如果持有外汇不去央行结汇就属于个人资产,因此国家的外汇储备和私人部门负债是一致的,因为结汇才导致的外汇储备高。 

    但业内普遍认为,这种资产负债结构在政府、私人部门不平衡的配置,长期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当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剧时,非政府部门资产的重新配置导致中国资本流出扩大。 

    而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加剧,以及今年汇率双边波动格局的日渐形成,似乎正在印证这样的观点。 

    “长远看,私人部门对外净资产的再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这种再平衡。其一,私人部门通过贸易顺差方式积累对外净资产;其二,央行将外汇资产卖给非政府部门。”中金公司报告指出。

上一篇:俄未来几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势头或将下降
下一篇:中澳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澳欢迎并推动中国投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数据统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安徽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51-65377563 皖ICP备10013724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646号

总访问量 41098661      今日访问量 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