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海外并购下半年仍有热度
2012-08-09 来源:商会
通过对比清科研究中心2009年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据,清科研究中心发现,在2009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民企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118起,83起披露交易金额105.69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为1.27亿美元。 虽然相对央企的海外并购而言,单笔并购金额相对微小,但118起并购交易的案例数量依然撑起了海外并购的近半壁江山。数据表明,央企与国资企业三年半时间分别完成海外并购交易35起、109起。
相较“国家队”,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活动规模较小,但民企在海外并购时多从企业经营角度考虑,策略选择上更为理性和审慎。而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行造成国外一部分优质企业经营困难,为民营企业抄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因此民企近年来的海外并购积极性日益提升,并不逊于中央企业和国资企业。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面临当前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依然是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和威胁并存。
优势:民营企业的产权一般比较清晰,所以“走出去”更容易被国外接受,不会像央企因为国有背景而不被海外企业家和政治家所认同;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较短,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市场信息,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经营战略;海外并购更加理性务实,并购目标在于扩大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来增强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
劣势:海外并购经验欠缺,缺乏相应的战略性指导和规划,并购后整合重组及管理能力不足;与国外企业或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企仍然规模较小,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机遇:世界经济低迷导致很多海外优质项目存在价值低估,为民营企业出海“抄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各部委新36条实施细则出台,改善了国内竞争环境,助力民企做强做大,客观上提升了民企在海外并购市场上的实力。
威胁:国内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遭遇困境,贸然收购海外资产或将导致更大资金困难;全球经济不稳定,前景仍然较为暗淡,接手的海外资产仍将面临改善经营状况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对于民企来说,海外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资金短缺,由于银行融资周期长和条件严格的限制,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亟待拓宽融资渠道。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资金实力较强的私募股权机构。以中信产业基金为例,今年年初,该基金与三一重工(600031)联手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100%的股权。
清科研究中心预计,未来民企海外并购仍将保持趋势和热度。尤其进入2012年,民营企业上半年共完成30笔并购交易,其中24笔共披露交易金额达39.16亿美元,在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民营企业海外并购2012年下半年或将保持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