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设施看上“中国投资”
2012-08-01 来源:商会
最近,美国方面不断表达出“希望中国去美国投资基础设施”的意愿。 “美国的基础设施如机场、道路、铁路,甚至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都在老化。一些通讯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新,所以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有的时候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更新基础设施。我们非常鼓励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当中进行投资。”美国商会副会长薄迈伦近期在北京召开的“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第三轮对话”上表示。
美国有需要,而我方恰好有较强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说,美国很多基础设施,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等都是几十年前建的,当时很先进,现在已落后,客观上要求更新换代。同时,美国经济增长也需要拉动就业,需要投资。但美国储蓄少,很需要外部资本,通过吸引海外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拉动他们的就业和经济增长。而我国最近1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上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们还有钱、有人。
“这对中美两国是双赢的。中国投资美国基础设施,对美国提振经济、增加就业有好处,对中国资本保值升值有好处。”国际金融投资联合会执行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分析说,美国经济不振,复苏极其缓慢,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而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民间资本也很充裕。市场化、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出去”,太多的民间资本也需要有更广阔的投资通道。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还可以解决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美好的意愿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出于对政治、安全等因素的考虑,美国一直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心存芥蒂,这也造成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障碍较多。据统计,去年中方对美投资仅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2.6%,相当于美国当年吸收外资的0.7%。
“投资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在理论上可行,政府层面也可行,现在需要的是具体的落实,投资要细化。”孙飞认为。
虽然美国对海外投资的审查一视同仁,对中国并无特殊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对中国企业充满了担心。美国德勤中国业务部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投资的担心,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投资美国引发的担心惊人地相似。
孙飞提醒中国企业要注意控制风险,在投资具体项目时,要看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要审慎。徐洪才也告诫中国企业,要充分了解美国的法律法规,在投资时学会借助当地的咨询机构。

